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播活動-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趙河黑陶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張保生
發布時間:2022-12-07
在方城,提起趙河黑陶制作,就必須提及黑陶制作技藝第4代傳承人張保生。
近日,記者走進趙河鎮花里村,見到了趙河黑陶制作技藝第4代傳承人張保生,在張保生的家里,墻邊及桌子上擺放的制做出來的各種黑陶工藝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趙河鎮花里自然村瀕臨趙河西岸,趙河長期淤積的深層泥土適宜制陶,故明、清至今該村就有傳統陶器制作手藝。趙河黑陶就是以趙河深層淤泥為原料,經過歷練壓縮,拉還,捏制,雕刻,晾曬,高溫密封,窯煙滲碳方法精心燒制而成,享有黑如漆,硬如瓷,樸拙自然,喜慶吉祥的美譽,深受人們喜愛,可以收藏或饋贈親友。
趙河黑陶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張保生,世代以制陶為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張保生針對人們對平安、吉樣幸福的期待和心理需求,探索實踐研發制作出以平安、吉樣、喜慶為主題的陶藝作品,有吉祥猴、護財猴、藝術花盆、花罐、酒爐、小碗等。隨著時間的變遷,張保生在傳統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又不斷創新思維,研發制作出富涵紅色文化元素的董存瑞炸碉堡、英雄王成等紅色陶藝作品,讓非遺文化又煥發出紅色光芒。
農忙去種地,農閑制陶藝,農閑時節,張保生潛心制作陶藝,并手把手教授喜歡這項手藝的群眾,學習黑陶制作技藝,張保生還作為手工作品的校外輔導員定期到學校為孩子們上陶藝作品手工課,把非遺項目帶入校園,帶到孩子們中間,讓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發揚光大。
趙河鎮黨委政府也高度重視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鎮長王小功深入實地查看制作技藝,了解情況,強調要傳承好保護好趙河黑陶制作技藝,不斷創新思維,添加新的元素,讓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煥發新的光芒。
張保生告訴記者:“民俗文化是國家的財富、是我們的傳家寶。作為黑陶制作技藝傳承人,會不遺余力地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不能讓它在我手里湮滅?!?宋曉紅 趙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