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縣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工作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19-04-22
方城縣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工作實施方案
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實施意見》(豫政辦[2018]8號)精神,按照全省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推進會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精神,切實解決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失輟學問題,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鞏固提高全縣控輟保學工作成果,提升義務教育整體水平,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依法治教,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控輟保學方針,確保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接收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口素質,為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持續、穩定、健康、協調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工作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把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貫穿到控輟保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依法控輟,依據國家法律法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入推進控輟保學工作。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以學生為中心,著眼學生終身發展,緊盯失輟學突出問題,集中攻堅、專項整治、綜合施策、重點突破,確保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完成義務教育。堅持分類施教,根據實情,因地、因人制定特殊辦法,分類有效施教,保證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三)目標任務。通過完善工作措施,努力提高入學率,減少流失率。小學階段入學率達到100%,初中階段入學率達到100%;小學輟學率控制在1%以內,初中輟學率控制在2%以內,達到省定鞏固提高標準。依法保證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二、工作職責
(一)縣政府成立專項領導機構,統籌協調推進控輟保學工作,督促相關部門制定工作規劃,完善考核體系,健全協調機制,及時研究解決控輟保學面臨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確保措施落實到位、工作目標按期實現。
(二)各鄉鎮(街道)要落實控輟保學直接責任,建立強有力的工作機構、機制、措施,將責任分解到人、落實到位。摸清轄區內各學段人口信息和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學生入學情況,采取行政、經濟、法律等多種措施,及時動員適齡兒童按時入學,勸返失輟學生復學,并及時跟蹤掌握在外就讀學生信息,確保“一個都不能少”。
(三)各行政村(居委會)要全面掌握適齡學生入學狀況和家庭狀況,及時督促動員適齡兒童按時入學,掌握失輟學生動態去向,配合開展勸返復學工作。
(四)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要依法保證適齡兒童少年按時入學。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由鄉鎮人民政府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送子女入學,逾期不送子女入學的,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五)教育部門要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落實資助政策、加強學校管理,提高辦學質量,確保入學有學位、上學有人教、生活有保障、學習有收獲。建立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加強學籍管理,充分運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做好輟學和疑似輟學學生信息登記、整理、匯總、預警工作,確保學籍系統信息與實際一致。
(六)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配合鄉鎮、村(居委會)做好失輟學生動員勸返復學相關工作。準確掌握在校學生和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學生信息,做好失輟學生信息統計并實行動態管理,及時上報鄉鎮政府(村委會)、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及教育督導部門。加強對已勸返學生的關愛教育,按照方便就近入學,通過分類指導、隨班就讀、個別指導等方式,保證已勸返學生完成義務教育。
(七)公安、司法、文化、綜治等部門要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依法處理擾亂學校教學秩序、侵害師生人身權益的案件,依法嚴肅查處侵害兒童少年案件。加強文化市場和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禁止在學校周邊經營娛樂活動場所,嚴肅查處KTV、電子游戲廳、網吧等接納未成年學生的行為。
三、工作措施
(一)排查摸底掌握實情。各鄉鎮(街道)、村(居委會)要組織力量進村入戶,以村為單位徹底摸清6-15周歲人口信息,準確掌握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人數、未入學和失輟學學生數,健全完善控輟保學檔案資料,對失輟學學生查明原因和去向,為開展勸返復學工作提供準確依據。對在本轄區以外學校上學的學生進行跟蹤登記,查明學生就學的學校、年級、班級,并取得證明,作為脫貧驗收的佐證材料。各鄉鎮(街道)要和教育、扶貧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及時比對、核實、修正有關數據,確保各鄉鎮(街道)控輟保學檔案、學籍管理系統和扶貧大數據平臺有關數據協調一致、準確統一。
(二)制定方案勸返復學。按照“一生一案”制定輟學學生勸返復學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確保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輟學,不因學習困難而失輟學,不因對留守兒童關愛不到位而失輟學,不因上學遠、上學難而失輟學,不因家長或監護人不履行送子女上學的義務而失輟學。各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要設立控輟保學工作監督舉報電話,及時處理各種造成失輟學現象的問題,對情節嚴重的單位、個人或家長向全社會曝光。
(三)因人施教留住學生。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對勸返復學的每一個學生進行全面了解,準確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家庭狀況、生活和學習上的主要困難,按照“一生一策”給予經濟上的資助、生活上的關心、學習上的幫助、心理上的撫慰,合理確定返校后的年級和班級,不能因為學生學習基礎差而產生厭學情緒。要明確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關愛、幫扶、教育責任,讓返校復學的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校園的快樂和集體的溫暖,增加學校的吸引力,防止再次輟學。對于同一類型的批量學生,教育部門要按照“一批一策”研究確定就讀學校,單獨制定學習起點、課程方案和教學計劃,也可以適當增加職業技術課程,讓學生學有信心、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靈活運用評價方式,以畢業、結業或肄業等多種方式提高義務教育完成率,確保所有返校復學的學生“進的來、留得住、吃得飽、學得好”。
(四)加強失輟學生動態監管。學生無故一天不入校,由班主任教師做動員工作并向學校報告;兩天不入校,由學校上門了解情況,再次做動員工作;三天不入校,由學校向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縣教體局、縣督導室書面報告失輟學學生信息,由縣控輟保學領導小組向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下發限期勸返通知書、返復學通知單并實施勸返,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動員、早勸返。實行定期匯報制度,對失輟學及勸返情況,各鄉鎮(街道)教體局、每周向縣控輟保學領導小組匯報,因瞞報、漏報或匯報不及時,造成失輟學的單位或相關責任人,嚴肅追究責任。
(五)精準落實幫扶救助政策。各鄉鎮(街道)要把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作為重點對象,落實扶貧、教育資助、社會救助等政策,確保不因家庭經濟團難而失學。
四、實施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2019年4月20日—4月25日)
各鄉鎮(街道)、縣直相關部門、各學校要明確各自職責,制定切實可行的勸返復學、鞏固提高的有效措施,將工作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控輟保學宣傳動員活動方案,力求做到符合實際,重點突出,便于操作。同時,要對學生進行前途理想教育,在全社會營造“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的濃厚氛圍,繼續加大對學生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免除學生、家長的后顧之憂。
(二)摸底建檔階段(2019年4月26日—5月9日)
各鄉鎮(街道)駐村干部、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聯系人、學校領導和老師對各鄉鎮(街道)轄區內學校未正常到校、有輟學傾向的學生入戶家訪,認真做好數據采集,做到戶籍系統、學籍系統、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有效、準確對接,完成逐級匯總。
(三)勸返復學階段(2019年5月10日—5月21日)
按照對失輟學學生“一生一案”勸返要求,各鄉鎮(街道)要盡快進村入戶,做通學生、家長思想工作,狠抓勸返復學,切實解決失輟學學生“進得來”的問題。各學校要加大排查力度,統計開學未到校的學生,并分別報縣鄉鎮政府和教體局、街道辦事處。對個別拒不送子女入學的家長或監護人采取思想教育、經濟救助、法律手段等各種有效措施,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全部入學就讀。
(四)督查整改階段(長期)
各鄉鎮(街道)、學校,教育主管部門要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創新工作方法,深入分析學生失輟學原因,建立完善控輟保學長效機制,及時上報勸返記錄材料,提煉典型經驗,撰寫總結報告,上報縣委、縣政府審核。教育主管部門要定期不定期組織人力對各學校學生到校情況進行突擊抽查,并及時聯系相關鄉鎮(街道),開展追蹤“回頭看”,掌握實時信息。
五、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實施。各級各部門要把控輟保學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持縣政府負主體責任、鄉鎮政府負直接責任、全縣統一協調、部門協同配合的聯動體制。完善控輟保學督導機制和考核問責機制,全面推進各項任務的落實。各鄉鎮(街道)要成立控輟保學領導小組,組長一律由一把手擔任,靠前指揮,充分發揮統籌謀劃、決策部署、溝通協調、狠抓落實的作用。
(二)加強督查考核。完善控輟保學督導機制和考核問責機制,將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納入各鄉鎮(街道)政府考核體系,納入對各鄉鎮(街道)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體系,作為對各鄉鎮(街道)政府及其主要領導考核的重要指標。把貧困戶無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身體原因除外)作為脫貧的一項指標,納入目標考核。教育督導部門要對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和鞏固水平開展專項督導,把控輟保學作為責任督學日常督導工作的重要內容。建立控輟保學約談制度和通報制度,實行控輟保學督導檢查結果公告、限期整改和責任追究制度。對控輟保學工作不力、年度輟學率未控制在目標以內的單位、學校給以通報批評,視情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確保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取得實效。
(三)加大宣傳力度。各鄉鎮(街道)、教育部門要制定控輟保學宣傳工作方案,多渠道、多媒體、多形式開展宣傳工作,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河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廣泛宣傳控輟保學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不斷提高全社會對控輟保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在全社會營造控輟保學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