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府信息公開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實事工程

光榮社助力“大生態” 綠色夢筑就“小上海”

發布時間:2019-10-16

光榮社助力“大生態”  綠色夢筑就“小上?!?/span>

——拐河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三變”實踐探索

 

拐河鎮是國家級美麗宜居小鎮、河南省水美鄉村、河南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五星級小城鎮、中州名鎮。近年來,拐河鎮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思路,堅持以資源為基礎,以光榮社為依托,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努力推動休閑農業、美麗鄉村與鄉村旅游的有機融合,打造種養結合、農旅融合、生態循環為一體的“光榮社+農產花旅”示范村、專業基地和田園綜合體,讓田區變園區、農區變景區、荒山變林區、新村變展區,實現“荒山禿嶺變綠嶂、山崗薄地變沃土、自然山水變勝景”的美麗嬗變,走出一條從顏值到品質的鄉村蛻變之路,精心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一、立足大生態,用足用活資源稟賦,推動荒山禿嶺變綠嶂

拐河鎮作為典型山區,有荒山6萬多畝。近年來,拐河鎮堅定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結合山水特色和美麗鄉村建設,通過光榮社盤活荒山資源,科學施策,強化規劃,把全域規劃、一體發展的理念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美化鄉村生態環境,全力鑄就“荒山禿嶺變綠嶂”的綠色夢。一是加強領導,全面排查。成立由黨委書記、鎮長為組長的荒山摸底工作領導小組,按照“位置清楚、面積清楚、地貌清楚、權屬清楚”的原則,以行政村為單位,對鎮域內可利用荒山進行全面排查統計、登記造冊、建立臺賬。二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全面排查登記的基礎上,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總體思路,致力發展壯大光榮社,對全鎮所有荒山進行整體管理,合理規劃布局,分片分區域確定實施方案,全面推進荒山植綠工作。三是強化落實,典型帶動。加強工作統籌,由鎮林業部門牽頭,加強人員配置,全方位開展“河道補綠、拆違還綠、見縫插綠、破硬植綠、立體綠化”等植綠護綠行動,累計綠化荒山近5萬畝,極大地改善了全鎮生態環境,為守住“綠水青山”打下堅實基礎。堅持示范帶動,以管理區為單位,每個管理區選取一個示范點進行重點打造,給予支持鼓勵,形成以點帶面的良性發展格局。其中,拐河鎮西管理區韭菜嶺下共有荒山近萬畝,該鎮通過招引鵬邁農牧公司入駐,采取“以養帶種、以種促養、種養一體”的發展方式,以光榮社為依托,將貧困戶鏈接到產業發展中,連片開發“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共同體,著力打造“群嶺處處披綠裝、荒山周邊盡春色”的萬畝花香果海,以產業化、規?;?、特色化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

二、依托光榮社,科學調整種植結構,推動山崗薄地變沃土

耕地少、產量低是山區群眾致貧的主要因素。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拐河鎮依托35個村級光榮社,轉變發展思路,調優產業結構,從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聯絡、動員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提高土地效益,增加群眾收益,壯大集體經濟,夯實基層基礎,實現偏遠地區扶貧工作由傳統式“輸血”到產業“造血”的轉變,為群眾脫貧致富找準了出路。一是變糧為油促增收。結合鎮域土地分布特點,深度研究市場行情和走向,緊緊抓住市場需求,確定以發展種植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為主的思路,積極爭取“油花輪作”項目,不斷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培植種糧大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戶土地全部交由村級光榮社統一經營管理,激發貧困群眾生產積極性,實現特色產業規?;N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今年,全鎮種植油菜近2萬畝、花生4萬畝,培育種植面積在1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40余家,花生種植面積占全鎮耕地面積的60%以上,油料作物收益比糧食作物收益凈增收5000多萬元。推廣種植高油酸花生近3000畝,覆蓋全鎮所有貧困人口,貧困群眾每年每戶人均分紅增收1000元以上。二是變糧為果提效益。對鎮域內不適宜種植普通農作物的山崗薄地,堅持與荒山植綠相結合,大力推廣果樹種植,鼓勵果農和種植大戶開展土地流轉承包,引進種植適合本地自然環境條件的優質果類品種,提高經濟效益,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模式,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止目前,全鎮共種植桃類2.4萬多畝,其中,紫桃2000余畝、油桃4000余畝、黃桃2000余畝、白桃6000余畝、冬桃近萬畝,實現了四季有鮮桃的全時節供應。三是變糧為花增顏值。近幾年,拐河鎮以花為媒,以節會為載體,以鄉村旅游、特色民俗文化為內涵, 將特色自然資源優勢、民俗文化、綠色生態等元素植入旅游產業,開發建設種養結合、農旅結合、生態循環等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并通過舉辦“梨花節”“向日葵花節”“油菜花節”“桃花節”等旅游節會活動,多渠道、全方位展示本地特色鄉村旅游,吸引游客“吃農家飯、住農家院、摘農家果、干農家活”,帶動周邊采摘園、農家樂、民俗賓館等產業發展,形成“產業圍繞生態抓、結構圍繞綠色調、功能圍繞資源配、民生圍繞旅游興”的發展格局,打響拐河旅游品牌。

三、扮靚小上海,提升生態和人居環境質量,推動自然山水變勝景

該鎮持續培育生態優勢,一方面,加大投入不斷植綠護綠,厚植生態底蘊。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嚴厲打擊毀林采石采砂等違法行為,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努力實現鄉村美、鄉村綠、鄉村富。一是護綠保存量。堅持把生態保護作為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核心和支撐點,堅決拋棄“靠山吃礦、靠山吃砂、靠山吃林”發展模式,嚴厲打擊毀林開荒、毀林燒炭、毀林開礦等違法行為,并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實現了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78%。二是擴綠增容量。該鎮黨委、政府堅持把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工程作為打造生態優先發展小鎮的重要舉措,統籌考慮水生態文明建設在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比例,相互貫通,協調發展,近年來累計引資近億元,完成澧河綜合治理和19座小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成全省規模較大的液壓鋼板壩,新增濕地近萬畝,改善了水環境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三是建綠顯效益。按照森林河南“三增四轉五統籌”要求,鎮里專門成立集體護林隊,在徐溝林場、楊家莊野生槐花林等地建起護林房,扶持發展規?;鷳B林場和鄉村林場,引導當地群眾發展林下經濟和鄉村旅游,既促進了經濟發展,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四是積極推進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該鎮建立了“塘長制”,制定一塘一策,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施工、統一驗收,規劃用兩年時間完成坑塘治理54處,年底前完成整治33處。通過做活山水文章,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現有山水變勝景,坑塘堰壩重現荷塘月色蟬噪蛙鳴,呈現“水清岸綠景美”美麗鄉村景象,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新家園。                          (供稿 王小柯)


主辦:方城縣宣傳網絡管理中心 地址:方城縣鳳瑞路266號 站點地圖

網站標識碼:4113220001 備案號:豫ICP備2021023589號-1 豫公網安備 41132202000006號

郵編:473200   舉報電話: 0377-67266959      舉報郵箱:fcxgov@126.com
性生潮久久久不久久久久|免费看黄网站免费网站|亚洲人av成片在线|国产国拍亚洲精品永久69